欢迎您光临本小站。希望您在这里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浅谈一个终生学习者的素养

生活杂谈 water 3247℃ 0评论

http://www.jianshu.com/(简书)

最近了解了一些人,看了一些东西,听了一些讲座,心里对于一个终生学习者的素养这个话题有些想法,不吐不快,故成拙作,既是记录心路历程,也算激励自己上进吧。

根据我的感受,总结这些大牛的特质,可以发现他们都是终生学习的榜样,身上具备以下几种共有的素养。

第一是细心观察生活,主动思考,并能从自己的思考中获得乐趣和启迪

这些很厉害的人大多认为,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尽管具体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但是其中的道理却是共通的,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思考,就能获得一些启迪和感
悟,从而可以上升到对于普遍道理的领悟。然而,很多平庸的人是不能体验思维的乐趣的,甚至会害怕思考,也会对勤于思考的人怀有极大的恶意,关于这一点王小
波早在《思维的乐趣》里就有批判:

在一切价值判断之中,最坏的一种是:想得太多、太深奥、超过了某些人的理解程度是一种罪恶。我们在体验思想的快乐时,并没
有伤害到任何人;不幸的是,总有人觉得自己受了伤害。诚然,这种快乐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到的,但我们不该对此负责任。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要取消这种快
乐,除非把卑鄙的嫉妒计算在内——这世界上有人喜欢丰富,有人喜欢单纯;我未见过喜欢丰富的人妒恨、伤害喜欢单纯的人,我见到的情形总是相反。假如我对科
学和艺术稍有所知的话,它们是源于思想乐趣的滔滔江河,虽然惠及一切人,但这江河决不是如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为他们而流,正如以思想为乐趣的人不是为他
们而生一样。

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微信控、控微信》一书作者和微博自媒体联盟成员萧秋水就是一个我很喜欢的人,她在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的一篇文章《一个人对知识
的态度决定了自己的出路和人生高度》,就是和一个学历不高,但是特别好学的Uber司机之间关于学习的聊天引发的一些思考和感悟。和出租车司机聊天的经历
我们都会有,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去主动思考,并从中积淀下来一些有意义的内容呢?再举一个例子,喜欢学习怎么做PPT的人一定不会对秋叶感到陌生,但是
秋叶大叔不仅会告诉你怎么把PPT做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还会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总结一些职场感悟,比如这篇《刚上班时,我在苦恼些什么?》,就是回忆自己刚
入职时通过写日记的好习惯度过了新人迷茫期,建议今天的职场新人如果感到迷茫也可以试着这么做。再有,就是微信公众号“专业主义”的运营者邓璟曾经推送
“什么样的微信内容才好看”系列文章,此系列文章是对微信公号推送内容、传播特点等的个人观察。这对我影响很大,我从邓老师的文章里汲取营养,也开始创立
自己的公众号,慢慢走向一个良性的发展。

1.王小波—思维的乐趣
2.萧秋水-一个人对知识的态度决定了自己的出路和人生高度
3.秋叶-刚上班时,我在苦恼些什么?
4.专业主义-邓璟—“什么样的微信内容才好看”系列文章
少剪一刀背后的秘密 什么样的微信内容才好看(1)
定位错了再努力也没前途 什么样的微信内容才好看(2)
最笨的工作是最有价值的工作 怎样的微信内容才好看(3)
总有一些地方技术无法抵达 什么样的微信内容才好看(4)
为什么多数银行卡是蓝色的 什么样的微信内容才好看(5)
我要的不是电钻,是孔!什么样的微信内容才好看(6)
不要倡导你不喜欢的生活 什么样的微信内容才好看(7)
未完待续(截止至2015年5月15日)

第二是持续的输出,通过输出来内化信息,通过输出来建立个人品牌

如果仅从个体的话语权表达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互联网时代无疑是最好的时代: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井喷式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社会化媒体中。而终生学习者往往不仅明白“持续输入”的重要性,而且明白“持续输出”的重要性,在我看来,输出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对信息的“内化-输出”更好地掌握某方面知识和技能

关于这一点,“余晟以为”微信公号运营者余晟在推送文章《写作是一种高质量的社交方式》中说

通常来说,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懂得一门知识,就看他能不能向其他人讲明白。同样道理,看一个人是否读懂了一本书,也要看看
他能不能把书的内容叙述清楚。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懂了”,真正讲出来,写下来,才发现有太多地方不懂、不顺。讲述和写作的过程,就是反复咀嚼自己所理
解的,并依照一定的逻辑进行组织整理的过程。具体比较起来,写作又胜于讲述,因为写作面向的人群更广,“当场解释”的机会也更少。

这一点我非常赞同,在自己的学习中也有类似体验,有时候以为自己明白了的东西,同学来问我,发现自己并不能讲得特别明白,意识到其实并没有真正掌
握,于是,重新看书,
然后条分缕析、按照自己的逻辑结构把它写出来交给同学看,能动笔成文才是开始懂了的标志。实际上,“输出”就是一个内化和思考的过程,只有你能用自己的话
讲明白了,这个知识才是你自己的,而不是某本书上的。另外,输出还要持续,这样才能逼迫自己不断地去思考,思考得多了,才有量变促成质变的可能。我就非常
赞赏简书网知名博客CnFeat的每天千字文写作,后来博主也意识到这样做也会有弊端,但无论如何,保持一个较高频率的高质量输出才会更有意义。

二是通过“持续的输出”建立个人品牌

什么是个人品牌,个人品牌对个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对此MBA智库百科是这么解释的:

个人品牌是指个人拥有的外在形象或内在修养所传递的独特的、鲜明的、确定的、易被感知的对足以引起对群体消费认知及消费模式改变形成重大改变的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已经被显明或者即将被显明的影响力集合体。

美国管理学者彼得斯有一句被广为引用的话:21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他认为,不只是企业、产品
需要建立品牌,个人也需要建立个人品牌。这句话的广泛流传也说明了个人品牌已经为人们所重视。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不论在什么样的组织里面,要让
人们认识你、接受你,首先你要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倘若你埋头工作却不被人认知,你的杰出表现就会被铺天盖地的信息所淹没,因此,个体的价值被认知比什么
都重要,要想推动个人成功,要想拥有和谐愉快的生活,每个人都需要像那些明星一样,建立起自己鲜明个性的“个人品牌”,让大家都真正理解并完全认可,只有
这样,才能拥有持续发展的事业。

我认为终生学习者有一个特质,就是十分清楚个人品牌的重要价值,并努力地构建自己的个人品牌,争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一点在《写作是一种高质量的社交方式》中也有提及:

很多人都在强调“人脉”的重要性,但通常情况下,除非你本身就相当有实力,或者做的是专门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否则“人脉”
的拓展是相当难的。但是依靠写作,你可以织起一张人脉的大网,因为你认真写的每一篇文章,每一点文字,都会称为其他人认识你、找到你的入口。在互联网时
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微博时代更是人人都能说上两句,世界成了充满噪音的海洋。这时候,认真的写作、高质量的文章才更显得可贵,也更能吸引“世外高手”的
注意力。

通过持续的高质量输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内化有价值的信息,在移动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极大发展的今天有效地塑造个人品牌,是终生学习者的应该具备的素养之一。

1.维基百科-社会化媒体
2.余晟以为-余晟-写作是一种高质量的社交方式
3.简书网博客CnFeat—如何正确练习写作
4.MBA智库百科-个人品牌

第三是善于借力互联网优秀资源,具备快速强大的学习能力

我一直相信这句话,没有人生下来就是行家里手。行家之所以是行家,主要取决于后来的学习。那么,有人就会说了,天赋这东西也很重要啊,可是现实是,只有到了巅峰对决的时候天赋才会发挥作用,不过,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没有到了拼天赋的地步。

日剧《Legal High》中的经典台词

前两天接触到一个新的英文俚语,叫Google university,Urban dictionary是这么解释的:

A social media phenomenon where a commenter attempts to
demonstrate knowledge obtained by searching on Google. This person has
no legitimate degree from an accredited institution in said
subject/topic, but will use unverified & inaccurate sources from
websites searched on the search engine to prove their point on the topic
being discussed.

我认为这就是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重大变革的一个反映,我们不必再被动地等老师来传授有限的(某些时候还是过时了的)知识,网上有数不清的优秀资源供
我们使用,而作为这个星球上最优秀的搜索引擎Google则是我们打开资源宝库的钥匙。李笑来老师曾经在他关于如何学习的书《学习学习再学习》中专门用一
章讨论了如何使用Google来促进自己的学习。

互联网时代对我们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这件事光有好的学习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快速强大的学习能力。面对一个陌生的领域,你可能一开始
没有基础,但是如果你具备快速强大的学习能力,有好的学习资源,不懒散不拖沓,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所取得的成就并不会比该领域专业人士逊色多少。我从
来没有听说过,哪一个著名黑客是从学校教育里培养出来的。不过很多人又会说,我也曾经尝试过这样做,但是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反而半途而废了,原因何
在?没有提供详细情况的背景下,我倾向于认为你可能给自己定的目标太高了,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英文有句谚语叫“bite off
more than we can
chew”,这一点郝培强在演讲《学习曲线和Hacking大脑》中也讲到,一开始不要以一个陡峭的模式攀登,攀登前像个神一般自大,登不上去又会像个虫
一样自贱,然后自欺欺人的告诉自己,自己没有天赋,不是这块料。在学习的最初阶段一定把学习曲线放缓一些,慢慢来,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为后续的发展提供更
为广阔的空间。

具备快速强大的学习能力,拥有海量的优秀资源,找到最佳的学习心态,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自我设限。人往往会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而停止学习的脚步,从而达
到一个人生状态中的舒适区。生产力水平低的古代人们还都还说学到老活到老,更何况瞬息万变的今天呢?
李笑来老师就是一个我认为终生学习的极佳榜样。李笑来,原新东方托福阅读、作文老师,现在是北京布劳克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币付宝联合创始人,从英语老
师跨界做技术性工作、玩比特币,并且事业风生水起,他写过一系列文章,后来结集成书的有《把时间当做朋友》、《人人都能用英语》,最后李老师还跨界写了一
本性教育科普书《挤挤都会有的 – 写给女生的性高潮指南》,更正了许多人多年的认知误区,也可算是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了。

1.李笑来-学习学习再学习
2.郝培强演讲-学习曲线和Hacking大脑
3.李笑来-把时间当做朋友
4.李笑来-人人都能用英语
5.李笑来-挤挤都会有的,写给女生的性高潮指南

我曾在微博上问:

突然想到,假如有一天我什么都没有带,没带背包,没带手机,没带信用卡,什么都没带,光凭我自己的能力,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过得如何?

我觉得,现在应该找到答案了,那就是持续地投资自己,养成快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正所谓技多不压身,多学习一些技能,在我没有外界帮助的时候,凭借一身本事也能过得顺心如意。

第四是具备免费分享的互联网精神

终生学习者借力互联网学习,同样也不吝啬干货,在互联网上免费分享心得经验体会,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共同促进自我心智的成长。

前文提到的李笑来老师就是在知笔墨、在微博、在博客分享自己的心得,邓璟、余晟和萧秋水等通过微信公众号分享干货。通过对他们的文章的阅读和感悟,的确改变了一些原有的思维方式,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
最近在学习Python,依据的教程就是廖雪峰老师的博客。我觉得,计算机科学是最具有互联网精神的科学,网上有多少极为优秀的教程,有多少厉害的大牛,这是传统高等教育难以望其项背的。

一个人能够认真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能够有益于他人,那么他就会获得一种极大的满足感并且他人也能从中获得个人的成长,互联网上这样的人再多一些,对于世界的改变无疑会有深刻的影响。

1.廖雪峰的官方博客

第五是向往自由并为了实现个人自由而持续努力

著名专栏作家熊培云曾写过:

年轻时如果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或是不确定自己适合干什么,又不想浪费光阴的话,要么努力多赚点钱,要么用心多读点书,想要让自己更自由,这二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我的观察,我认为终生学习者对于自由是强烈向往的,而他们获得自由的手段则是终生不断的学习和培养赚钱的本事。目前来说,我所理解的自由有两个
维度,一个是财务自由吗,另一个就是精神自由。豆瓣著名写手GayScript早在十八岁就实现了经济独立,现在也保持着每天都要读书、健身、写作的习
惯,可以说在同龄人中较好地实现了这两个自由。李笑来老师也说说好英文是实现自由的条件,英文能够给你一个更加宏大的世界,从而激起你对自由的渴望,我猜
这可能是李笑来、余晟等IT界人在Twitter上活跃的原因之一吧。

1.GayScript-25岁生日感言

朋友圈曾经有人分享过这么一段感悟

昨天跟一位geek聊天,我问的问题很具体,他说问题太细,搞得我很有压力,如果我要全部回答是要收费的。当时我惊愕了
下,以为是开玩笑,随后才了解到他也是一位管理培训师。信息交换对等才会有延续的可能,如是一味的索求,除非有信任基础,否则不可能奉献到底。明白这一
点,才会发狠读书。

在接触了许多牛人之后,深深感到自己的无知,明白要想和他们能够有一天坐在一起共同聊天讨论就不能不发狠读书,成为一个终生学习者。

见识了更大的世界,看到了更美的风景,认识了更牛的人,就不愿意再拘泥于原来局促狭小的世界。优秀的人不是不合群,只是他们的圈子里没有你罢了,现在起努力读书,投资自己,优秀自己。

转载请注明:学时网 » 浅谈一个终生学习者的素养

喜欢 (0)or分享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